返回 全面战争之伐清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百八十章 兵围盛京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正月十五过后,郑经便奉皇帝的旨意,苦逼地搬到了城北的营房内,与羽林都的羽林孤儿们一同接受军事训练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溥兴故意为之,郑经居然被分配到了黄飞扬所在的哨内,成为一名最低级的列兵。

    在见到黄飞扬的时候,郑经的脸色明显变得很是难看,他虽然一想到自己昨天晚上想到的准备对对方的报复行为,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,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估计都要跟在对方手下了,若是报复对方被发现,那他岂不是没有好果子吃。

    因此,他只能不情不愿地向黄飞扬行礼,并在黄飞扬的带领下接受军事训练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军营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,在郑经被送入军营内接受训练后,羽林都将士皆没有因为他的世子身份而格外对待他,同吃同住,一同流血流汗,只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郑经的性子就变得沉稳了许多。

    一个月后,在山东等级组建的新军也终于训练完毕,苏言将其命名为第五镇,火速调往辽东接受苏定远调遣,对据守盛京的清廷发动最后的进攻。

    三月,随着温暖的春天降临,地面的积雪也随之逐渐融化,战争的阴霾重新在辽东大地打响。

    首先是朝鲜,朝鲜总督苏辅于三月初率军越过鸭绿江,进入辽东地界,沿途各个聚集点纷纷望风而降,这里定居的满人早已提前逃跑,留下的只有被奴役多年的汉人,汉人们眼见同胞打来,自然是纷纷箪食壶浆,夹道欢迎。

    在朝鲜夏军进入辽东后,这里的地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起来,夏军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,清廷即便有了鳌拜带来的军队的援助,也不敢轻易主动挑起战端。

    朝鲜夏军进入辽东的半个月后,第五镇庞大的大军也终于开至辽阳城外,在接受苏定远的指挥后,后者与苏辞、苏辅二人一番讨论,决定速战速决,尽快收复沈阳。

    三月十九,夏军开拔,渡过太子河,向盛京城浩浩荡荡地开去。

    眼见夏军杀来,盛京城中顿时一片混乱,朝中大臣纷纷谏言顺治皇帝,请求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,切莫继续留守盛京,暂时退至兴京(后金国首都赫图阿拉),将盛京军务交给安郡王岳乐全权处置,鳌拜为其副将。

    但顺治皇帝并不愿意撤离盛京,他决议与夏军在盛京决一死战,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发生,他不顾满朝文武阻拦,下旨将四阿哥爱新觉罗·玄烨册为太子,命议政大臣索尼、遏必隆、苏克萨哈为辅政大臣,护送皇太子退至兴京,一旦自己以身殉国,便由四阿哥继位。

    和历史上不同,四大辅政大臣只剩下了三人,鳌拜因为手握军权而被要求留在盛京协助抵抗,在夏军兵临盛京的前两天,辅政大臣和部分兵马护送着太后和一众皇室宗亲撤离京师。

    除了他们之外,这几天内陆陆续续有众多满人逃离盛京,皇帝并没有阻拦他们,他站在盛京的城墙上,看着那些携老扶幼、拖家带口逃难的满人,心中满是悲凉之情。

    在围城前,朝廷又接连派出信使前往科尔沁草原,请求皇太后的娘家科尔沁部和其他几个部族派遣大军前来支援,他们也知道蒙古人不一定会全心全意救援,便让他们无需杀来盛京,去截断夏军的粮道即可。

    三月二十二日,夏军前锋与清军于盛京城南五里处展开激战,清军虽然为了保卫首都悍不畏死,但还是被夏军几乎歼灭。

    岳乐为了避免出现更多无谓的伤亡,便将外围军队撤回,加固城墙的城防,不过鳌拜认为朝廷兵力众多,应该背靠城池,主动出城与夏军鏖战,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,又闹到了皇帝那里,最后皇帝同意鳌拜率军出征与夏军交战。

第三百八十章 兵围盛京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