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全面战争之伐清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百八十三章 漠北蒙古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赵良栋率军包围兴京城后,并没有马上阻止进攻,而是在山下安营扎寨,砍伐树木,在营地外拉起一道长长的围墙,同时打造攻城器械,明显是做好了长期围困的准备。

    而在同时,盛京城外,夏军的补给源源不断送入营地内,补充着消耗巨大的弹药补给,岳乐与鳌拜每天都站在城墙上,看着一支支车队进入夏军营地,两人的眼中都露出了绝望的神色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,蒙古诸部彻底放弃他们了,也放弃了曾经对朝廷的效忠,夏军补给线正常维持便是证据。

    既然夏军补给线保持正常,他们只能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,盛京城内的粮草储备丰厚,能够坚持至少三年之久,但因为城池远离浑河,用水只能靠城中挖掘出来的井水,时间一久,若是井水吃尽,这对于城中军民便是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城外夏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苏定远一开始就提出要动用火箭炮,点燃城中民居,大量消耗清军的水资源,但苏辞和苏辅二人都没有同意,他们顾虑着城中的汉人,一旦大火蔓延,城中满人是死不足惜,但汉人定然也会大量惨死。

    而在向朝廷的奏报中,苏定远三人都直接奏明眼下清军困守盛京孤城,没有强攻的必要,请求皇帝同意对盛京长期围困,直到城中弹尽粮绝,苏言同意了他们的请求。

    不过,既然是长期围困,那就没有必要让三名总督级别的***一同留在盛京营地内,他便在与内阁的共同讨论过后拟旨,取消苏辞身上在战时设立的山西、河北二省督师之职,改为辽东巡抚,命其安抚、收买、分化东北臣服于清廷的女真部落,争取到朝廷这边。

    而苏辅,考虑到他的朝鲜总督身份对指挥朝鲜提供的两万官军有用处,便留在前线,作为苏定远的副将。

    另外,考虑到辽东之地的重要性,苏言决定取消明朝设立的辽东都司,转而设立辽河布政使司(取辽河平原之名),省府暂时设在辽阳府,待盛京收复后再迁往沈阳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另一边,随着科尔沁草原定居的蒙古各部请求归顺夏朝,漠南蒙古的东边终于尽数归于朝廷,苏言随后下旨重设各旗牧场范围,并令草原四部会盟。

    参与会盟的有科尔沁部、扎赉特部、杜尔伯特部与郭尔罗斯部,四部分为十旗,因在科尔沁境内哲里木乌拉会盟,因此名为哲里木盟。

    南方各部的归顺让更北边的蒙古部落内心恐惧,害怕哪一天汉人的军队就会效仿明成祖深入漠北,因此部分蒙古部族纷纷迁移,逃离这里,他们或是北逃投奔喀尔喀蒙古,或是逃往西域,在他们迁走之后,空出来的草场很快就被留下的部族争夺,战事因此爆发。

    而在这时,来自南方的汉人使者突然造访,他们带来了中原皇帝的旨意:臣服,或者死。

    除了中原皇帝的旨意外,宣大督师李来亨、安定侯马宝也开始集结伊克昭盟、察哈尔盟、昭乌达盟、卓索图盟的蒙古部族,意图继续向北开拓。

    面对来自南方的强大威胁,蒙古各部自然是没有丝毫抵抗的勇气,他们纷纷派出自己的儿子或兄弟与汉人使者一同南下,向夏军表示臣服。

    其中不愿臣服的部族则是举族搬迁,他们仓皇北逃,向占据漠北的喀尔喀蒙古请求臣服,在他们看来,与其给汉人做狗,倒不如臣服同为蒙古人的喀尔喀蒙古。

第三百八十三章 漠北蒙古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