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4章 资本主义萌芽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在番禺港足足又待了三日,李炎这才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转头向南海县佛山镇驶去。

    好在之前到广州城时,同行的新任工部右侍郎胡璇就先行一步去佛山了。等李炎到佛山,胡璇已经在这待五天了。

    要说胡璇也的确是名干练之臣,仅仅五天时间,上下走访、询问,便已经结合查阅资料,对佛山目前的现状有了初步判断。

    只等李炎一到,一份工作报告就摆在案头,胡璇一旁解说之下,李炎也对佛山铁冶有了具体认识。

    佛山虽说只是南海县下的一个镇,但规模却不小,甚至和此时作为广州府府治所在的南海县城相比,差距也不大。

    根据胡璇跟当地一些官吏、富户初步了解,佛山镇至少生活着六万人口,而这六万人中有一万多是各类工匠,而其他人也大多是工匠家属以及给这些人提供服务的商贩一类。

    而在这一万多工匠当中,又以炼铁、锻铁、泥瓦等与冶铁业直接相关的为主。

    经胡璇大致估计,与冶铁业直接相关的工匠大致在七千人左右。这样的规模别说是在广东,乃至在整个中国、整个东亚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。

    在天启、崇祯年间,佛山每年的冶铁量不低于五百万斤,并且还向海内外出口数以百万计的铁质器具,还承包了不少北方备虏、剿寇所用军械,全盛时期几乎占了江南冶铁的小半壁江山。仟????d

    当然,既然说是要重整佛山冶铁业,那就是因为现在的佛山铁冶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。

    按照明朝定制?宫廷和官府所需用物品?都通过岁办或采办形式?取之于各行业的商民,商民上供物品“答应上务”或“答应公务”。

    而作为明朝最大的民营冶铁集散地,佛山炉户“答应”的铁器包括?铁锅?铁灶?各种军器?铁钉?铁线?煎盆镬等。

    崇祯五年?明朝政府在广东“装造五大战船”?需用大量铁钉。佛山铁钉行蠹(即帮办的炉户)带差沿村诈索。不该“答应”的炉户也在聚敛之列?强行“取办”?致炒铸各行鸡犬不宁。

    官府的强行摊派?严重阻碍了佛山民间铁冶业的发展?引起炉户的反抗。天启二年(1622)发生炒铸七行工匠的罢工反抗?崇祯六年又发生耳锅匠?锯柴及诸炉户的反抗事件。

    自崇祯十四年起,随着中原动乱、漕运堵塞,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就大幅度下滑,而佛山是一个以民营冶铁业为主的工业城镇,没有市场自然就没有利润,没有利润就不会有资本积累,大量的民营作坊无法维持,纷纷破产。

    这一番讲述听得李炎瞠目结舌,他记得高中的时候,历史老师和教科书上都讲过,在明朝中后期,中国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

    此次巡视广州,从番禺港到佛山镇,他可谓是大开眼界,有通过长途国际贸易赚取巨额利润的海运大亨;有通过造船、统购、仓储、贩运为海运配套而家资巨万的商业富豪;有雇佣上百工人冶铁、锻铁生产商品出口国外的实业大佬;有通过为这些大量冶铁、制铁企业提供原材料、生活消耗品的第三产业龙头......

    在番禺港里,一座座宽大的码头人声鼎沸,载货量数万斤的远洋船只你来我往,无数纤夫、船工、水手、搬运工还有依附于他们的商贩、小店,这些本该北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们放下了锄头、成群走进繁华的贸易港口,不再像他们的祖辈一样依靠土地生存。

    在佛山镇的工场、铁铺里,上千的工匠师傅挥动锤柄、汗流如雨,数以百计的冶铁炉灶上空烟云密布,十几里外就依稀可见。数不清的煤炭、矿石,肩挑背扛、车拉马驼,从广东各地的铁矿、煤窑向佛山汇集,生产出的无数铁质产品从广州出发、远销海外......

    什么叫做资本主义萌芽?

    这他么就叫资本主义萌芽啊!

    但心情激荡的同时,李炎却也知道另一件事实

    那就是,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流产了。

    李炎勉强还记得中学课堂上的一些只言片语,再结合他自己在广东的所见所闻,其实他也不难猜出流产的原因。

    一方面,明朝中后期这种有历史进步性质的工商业发展是畸形的。

第24章 资本主义萌芽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