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6章 江汉砥柱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在这个信息交通极其落后的年代,一方面,前方的战场最新讯息难以及时传导致指挥中枢和其它友邻部队,但另一方面,如果在战场上,对手出现了全新武器,纵使非常重要,但信息差所造成的优势,依旧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。

    比如说,眼下济尔哈朗就还完全不知道明军换装了新式火炮的事情,甚至,桂北战场上所发生的,红衣大炮与新式西方制式火炮之间的巨大差距,对于大多数清军将领而言,都是一无所知的。

    故而,眼下汉川城头的这二十门新式火炮,将给济尔哈朗留下深刻印象。

    “砰!”

    一枚火热的三斤重弹丸越过近两里,以抛物线姿态朝着清军炮队犁了进去,几名挡在直线上的清兵当场变成一蓬血雾,被火热温度与加速度冲散的残肢断臂飞出一丈多远,清军炮队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然付出惨重伤亡。

    炮兵是一个积累的技术兵种,随着新式火炮的广泛装备,明军炮兵总结出许多战斗经验,比如这种在城墙上固定射击,可以在事前就通过试射校正诸元,记录数据,等战斗打响时,只需要按照之前试射时留下的数据便可以校正射击,准确度能提高数倍。

    每面城墙上只有五门炮,但丝毫不耽误火力输出,清军炮兵虽然也勉强能达到射程,但由于还需要不断试射来校正位置,完全是被明军压着打,尤其明军炮兵军官都是出身于教导师,接受过基础文化教育的将士,这一差距更加明显。

    不到半个时辰,清军火炮接连损失,已经没了四分之一,不得不撤出战场。

    济尔哈朗在中军远远看到这边情况,皱眉不止,有些惊疑地问身旁一名年轻人

    “这就是你所说,你父亲在桂林遇到的新式火炮?”

    那年轻人连忙躬身回答

    “禀王爷,奴才家父之前在桂林攻城时,我军手中也有二十门红衣大炮,但不出七日,就被明炮报销了一半,不得不撤出战场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明军非常狡猾,他们利用自己火炮射程超过我军,又在城外修筑多道壕沟,一旦我军大兵逼近,就用火炮攒射,只分出部分人马,利用壕沟层层阻击,等我军被消磨得士气低迷,明军就将剩下以逸待劳的所有人马全部发动,一举反冲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反复,屡试不爽,故而我军虽坐拥十万大军,却被消磨的士气困顿,难以再战。”仟????d

    济尔哈朗是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就活跃在一线的满清宗室将领,从天命到顺治年间,参与了清廷几乎所有扩张与劫掠战争。

    几十年戎马倥偬,所积累的战斗经验直觉告诉他,对于缺乏犀利火炮的清军而言,恐怕很难破解这一战术。

    “那你父亲和孔有德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?”

    年轻人闻言有些尴尬,毕竟桂北一战,堪称满清入关以来最大耻辱,战后,出于安抚汉将人心的需要,多尔衮还是追封了战死的孔有德亲王爵,谥武壮,厚葬于北京(衣冠冢,本人已经尸首分离了),侥幸活了下来的耿仲明、尚可喜也没有被追究,但归根到底,汉军绿营不能打已经成为了共识,尤其是济尔哈朗,他一开始就反对由孔有德率兵南下。

    沉默片刻,济尔哈朗才开口

    “先试试两轮吧,把明军的路数都暴露出来,咱们再行改变策略。”

    年轻人连忙下去传令,其人乃是耿仲明之子,耿继茂,也就是后世三藩之乱中的一藩耿精忠的父亲,当然,相较于儿子,耿继茂对于清廷的忠诚,或者说敬畏,是要更强的,在三藩之中,他与尚可喜其实都没有反心,尚可喜是被儿子架空,而他也是自己去世后儿子才反叛的。

    之前桂北战场上耿仲明一见中军无法挽回,毫不迟疑,拔腿便跑,盖因其人胆子不大,历史上南征明廷时,耿仲明只是因为部下私藏罪犯,怕受到牵连,就自缢身亡。而耿继茂似是继承了父亲的性格,同样相当审慎,不敢冒险,对于清廷可谓兢兢业业。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,历史上的三藩之乱,耿精忠虽然被凌迟,但耿家却并没有被灭族,得以保存。

    也许是出于某种“人质”政策,尚可喜、耿仲明、吴三桂等人的子嗣都不得在本人军中,年幼的留在北京,年长的则会被分配到其他满清将领的军中任职。

    镶蓝色旌旗挥舞,五千绿营架着云梯开始攻城,这是冷兵器时代中最残酷的战斗——“蚁附”。

第66章 江汉砥柱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