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章 科学先驱(下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这也是朱由榔稍有担心的地方,所谓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”,清军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失败,恐怕反而会激起其内部变革的可能,现在的满清依然是一个早期的上升政权,学习能力不低,否则也不会在短短二三十年间从一个部落成长为封建政权。

    通过锦衣卫的情报,多尔衮已经开始与荷兰人联系,并让尚可喜督造新式火炮,吃过明军火器的亏后,清军也开始重视建制火器部队的建设,不仅仅是汉军八旗中重火器,还有绿营火器的装备率也是问题。

    多尔衮在天津效仿南面的明廷,成立“神器局”,以尚可喜为首,雇佣汤若望等西洋人为顾问。

    这让朱由榔明白,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技术进步这种事情,永远不能停下脚步。

    开拓新领域是一个漫长过程,但追赶别人却很快。

    “学士可有著述?”

    方以智连忙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一些过去的成果拿了出来,看起来倒也不多,也就几十万字的规模,朱由榔只是翻阅其中目录,对自己感兴趣的仔细看看,不太理解啥意思的就直接询问方以智。仟仟??d

    君臣二人一问一答,不是还会为一些问题讨论起来。

    方以智本就是此道中人,一开始还只是抱着奉承的心态,但到了后面,也被朱由榔提出的许多问题吸引了进去,不知不觉间竟是和天子并排站立在案几前,两人一边翻动书籍,一边讨论,不是还拿着纸张写写画画。

    “你这个对于太阳与地球距离的推测还算明确,两者距离至少是太阳直径的百倍以上。”

    朱由榔看到其中记述的一段,方以智和西方传教士关于地日距离比的争论,对方认为太阳半径为地球的一百六十倍,而距离却只有一千六百万公里,被方以智用计算结果反驳,方以智并以此推测地球周长为九万里左右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,哥白尼已经死了好几十年了,日心说在科学上已经无懈可击,但在社会传播上,由于天主教会的存在,地心说依旧有较大影响力,比如前来中国传教的教士们,大多数都还坚持地心说。

    但好在其中也不乏真正有科学精神的,所以方以智也从中接触到了日心说,但此时的他,还没有对两者做出完全判别。

    天文学外,对于光学、运动学和化学,方以智都会一方面记述下从传教士那里得到的知识,而后在后面写上自己的反思,哪些认同、哪些反对。

    和很多人认知中不一样,此时无论中西的科学先驱们,都已经知道地球的引力问题了,只是没有推导出具体公式而已。

    甚至,在论述过程中,受传教士的影响,都广泛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希腊字母来表达,根本用不着朱由榔搞什么“先知”。

    朱由榔很欣喜的发现,对方的学术水平,不仅仅局限于对西方文艺复兴后成果的翻译和学习,也有大量的反思和探索,虽然其中许多内容,以一个后世人来看,错漏百出,但依旧很了不起。

    “如此,让你当这个翰林学士,朕就放心了!”

    朱由榔心满意足地合上书本,对一旁还兴致勃勃的方以智道

    方以智这才回过神来,发现自己距离天子不过数步,相当失礼,连忙拜伏。

    “罪臣失礼!”

    朱由榔哈哈笑道

    “无妨,搞科研的,就得这样!”

    言罢竟是把对方招呼过来,两人对案而坐,拿起纸笔,继续探讨起来,直到天色将暗,竟是过去快两个时辰,皇后都来催吃饭了,这才放方以智离开。

    方以智走在日暮下的承天门广场,心中踌躇满志,今日和天子探讨了一下午,大概理解朱由榔想让他干啥工作了,方以智本就爱好此道,倒也不排斥,朱由榔先让他挑头,选拔相干人才,把天文、物理、化学几个研究所建立起来

    他的野心很明显,就是把翰林院从一个文献编纂、内阁储备的清贵衙门,改造成科研机构。

第6章 科学先驱(下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