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2章 大同阴云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光烈三年,顺治六年,五月初四

    山西布政使司,大同府

    到了明代,由于气候变化,曾经作为膏腴之地的河东重地,眼下逐渐凋零起来,但战略位置依旧关键。

    对于任何建都北京的政权而言,宣府大同和山海关,就是左右门户,只要其中一个失陷,京师便有倾覆之危。

    当初宣大被李自成占领后,北京周围各部无不望风而降,而满清从山海关入关后,也得到了同样效果。

    但望风而降,未必是好事。

    这也是朱由榔为何对降清汉军格外苛刻的原因,过去,也有大臣建议过,可以对降清汉将宽容些,如满清那般,只要对方改旗易帜,就不干预其他。

    但却被朱由榔拒绝了,降清汉军和农民军是两码事,对于军阀化的封建军队而言,招降纳叛容易,但想要事后整顿就麻烦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清廷就陷入这样的窘境,以前横扫天下,所向披靡,自然无人敢说个不字,但一旦形势受挫,扩张势头被打断,许多原本没注意的问题就涌现出来。

    比如,大同这种京畿锁匙,居然还掌握在姜镶这种“三姓家奴”手中,除此外,如陕西、甘肃等很多原九边地带,都掌握在叛将军阀手中,之前如日中天时,人家自然不敢做啥,可清廷不行了呢?当年怎么“效忠”崇祯,明天他们就会怎么“效忠”清廷。

    大同城内,山西都司府中

    姜镶坐在案首,面如沉水。

    麾下将领牛天光、刘迁分别而立。

    还有一名小校打扮的年轻人,正是当年锦衣卫初立时,帮助李定国挑起沙定洲部内乱,夺下昆明城的百户孙齐信,此时已经升到了千户。

    “将军,不必再迟疑了,我们已经得到消息,多尔衮让英亲王阿济格、礼亲王满达海,一起出兵。”

    “区区一个蒙古部落叛乱,哪里用得着两个亲王出马?这分明就是奔着大同来的!”

    孙齐信肃然劝说,两名部将也颔首赞同,看向坐在首位的姜镶。

    姜镶原本是大同总兵,和左良玉那种半路出家的军阀不同,姜家世代将门,在九边有不小影响力,这也是他敢于做“三姓家奴”的原因,无论是崇祯、李自成,还是满清,都需要他来稳定九边。

    除了他自己控制宣大重镇外,其兄姜让是榆林总兵,其弟姜?是阳和副总兵,影响力遍布陕北、晋北。

    可多尔衮又不是傻子,怎么可能一直纵

    容这样一个不确定因素悬在卧榻之侧的京畿门户?

    月前,漠南蒙古二楚虎尔部叛乱,此时的漠南蒙古诸部残破散乱,就这个规模的乱子,其实姜镶自己都能解决,但多尔衮却抓准了机会,立即下令,让阿济格和满达海率大军前往“平叛”。

    聪明人不难看出,此行必经之地就是姜镶所掌控的宣大,只怕出塞平叛是假,假道灭虢是真。

    于是乎,锦衣卫也知道,时候到了。

    但这毕竟是赌上身家性命的事情,以姜镶的性格,还是有些瞻前顾后。

    “孙千户,你也知道,此番一旦起兵,我姜某人可就万劫不复了,前两日北京那边传来音讯,说摄政王愿意加封我为王,如孔、尚、耿三人一般,这让本将有些难办啊。”

    孙齐信闻言却是哈哈大笑

    “哈哈哈,封王,哈哈。”

    姜镶见对方笑声不止,面色有点难看,身侧两员部将也是怒目而视。

    孙齐信停下笑声,才说道

    “将军降清也已有数载了吧,那满清的汉姓王爷是怎么回事,您还不清楚吗?且不说多尔衮是否在诳您,就算果真给了将军一个王爵,又能如何?”

第22章 大同阴云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