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5章 围城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时间进入五月中旬,北路清军终于突破至阳和卫,明军守将姜?只是略作抵抗,也不力战,就撤往长城内侧的开阔地带,那里有众多自明初就开始经营的城寨、堡垒。

    凭借骑兵机动性和对地形的熟悉,完全可以依靠这些守备体系,慢慢和清兵耗。

    为此,满达海不得不分出镶黄旗一个甲喇,监视周旋。

    而其余大军自然毫无疑问的抵达大同城下,开始展开围城。

    同时南面从直隶南部出发的瓦克达、耿仲明大军还未抵达井陉,明军牛天光、陈杜两部已经先行抢占平定州,锁住井陉出口。

    太行巍峨,从河北到山西,除了北面洋河沿岸外,就只有中间山脉天然分隔出的“太行八陉”能够通人,这也是山西“表里河山”,易守难攻所在,自古以来井陉都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两日后,大同围城战正式爆发。

    大同地处边境,又是九边重镇,城墙守备和江南内地那些府县可大不一样。

    现在的大同城,是当年徐达北伐,扫荡漠南后,亲自督造的。

    后来洪武九年,大同卫都指挥使周立、景泰年间的山西巡抚年富等等先后加强。

    直到此时,虽然规模无法和金陵城那种庞然大物相比,但从军事角度而言,事实上,大同的城防远比南京完备。

    因为大同作为军事重镇,军事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,所以历代守将和督抚,都是首先将大同看做一个军事堡垒,没有像南京那般肆意扩充规模。

    可谓“小而精”

    比如,以镇城居中,操场城、东小城、南小城三座城关拱卫北、东、南三侧,镇城周长只有7200米左右,五六千守军就能面面俱到,开有四座城门,四座城门均建有瓮城,瓮城之外又有月城。操场城、东小城都是独立小城,唯有南小城与南门的月城连为一体,形成了五道城门的奇巧造型

    如果要做比喻,南京城类似于靶子,外环套内环,看似城高池深、固若金汤,但如果城内兵力不足,是很难维持城防的,而且人口众多,还得随时担心城内出乱子。

    而大同则不同,更类似于一个堡垒群,外围众多小堡垒,连通拱卫中间的大堡垒,并且它不属于府县行政单位,而是“镇城”,城中居民以军人家属和卫所军民为主,不仅易于管理,而且还是天然预备力量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一个刺猬,事实上别看明末战争,九边重镇几度易手,但真正靠强攻拿下的,还真没有过。

    否则,也不至于姜镶这个明廷旧将,现在都还是大同的地头蛇。

    阿济格和满达海迅速就领教到什么叫固若金汤了。

    清军来势汹汹,四万大军倒是能将大同围住,旌旗连绵数里。

    而后以火炮前出,试探轰击

    “通通通......”

    从荷兰新购而来的纺锤式火炮威力的确不俗,但大同城墙高达十四米,宽达三丈有余,城墙外面矗立着54座望楼,和里外三层的瓮城呼应,再往外还有三座小城,互为犄角。

    城墙四角外还有四座“控军楼”,居高临下,布置火器弓矢。

    清军纵使火炮犀利,都不知道该先从哪边下手。

    最后只得先轰击东面小城,可明军干脆退下城墙,也不反击,反正清军火炮也不可能轰塌这三丈宽的城墙。

    最后还是不得不让步卒前驱,蚁附攻城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”

    军鼓隆隆,满清绿营新军第二镇两个营先行出列,经过三个多月整顿,这支部队算是没有以前绿营那般乱糟糟的模样,结成长阵,纪律严谨。

第25章 围城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