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2章 银行筹备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光烈四年,正月十六。

    年关刚刚过去,去年整个江淮以南地区的百姓,终于迎来了丰收。

    倒不是说粮食产量有什么突破,毕竟虽说小冰河期的气候影响,主要集中在北方,但江南地区也不乏洪旱灾害。

    主要原因还是,一方面明廷的税收政策相较于之前的清廷和崇祯时期,大为减少,不到一半,另一方面,度田之后,大量的佃农转换为自耕农,也拥有了自己的土地,地租负担减少,有了不少余粮。

    所以今年江南百姓的生活压力减轻不少,各种经济形式都在恢复。

    秋收结束后,进入农闲时节,各地按照内阁下发的指示,开始集训民兵。

    民兵集训的对象,主要是分了土地的民屯户、自耕农和小地主家庭。

    本来是打算强制进行民兵训练的,但后来发现这样规模太大,现在的大明人口虽然减少许多,但以江淮以南而言,四千万以上是有的。

    (很多网上资料说清初顺治年间中国人口只有一两千万,压根就属于睁眼说瞎话,因为他们把记载的“丁口”看做人口了,事实上古代统计的丁口是指青壮年男性,一般只占人口总数四分之一,到五分之一。不得不说,在人口和土地统计上,清朝要比明朝强太多。)

    如果全面推行,至少得有三四百万的民兵,而且百姓也未必乐意,这样强行推广,反而不美。

    所以朝廷选择反其道而行之,用减税来吸引青壮参加集训。

    并且参与了民兵训练的,在地方录用衙役和光复军募兵时,也是优先。

    集训时间也不长,每年不到两个月,一般以十六岁以上,至三十岁的青壮。

    最多集训四年。

    其实并不能训练出什么精兵,但却可以培养基本的纪律性和组织度,这样的话,如果日后征召进正规军,就不用再从头训起了,只需要熟悉武器装备,就能有初步战斗力。

    民兵训练主要是兵部在抓,这算是军权改革之后,并不为数不多的权利之一了。

    兵部预计,各省大概能组织一百三十万左右的民兵训练,从秋后到初冬,历时五十天。

    南京紫禁城,大善殿。

    乾清宫实在是太空旷了,一般平时,朱由榔都喜欢在紧凑一点的大善殿批奏折。

    正值隆冬,古代宫殿一般也都设有“暖气”,称作地龙,在很多宫殿的地下有火道,火道在地面有洞口,在外面烧火,热气通过火道传到屋内。仟????d

    南京皇宫的地龙系统年久失修,入冬前王芷专门从内帑拨了八千两,让人把乾清宫、西宫和坤宁宫、大善殿这几个主要住的地方,下面地龙重新修缮了一番,重新使用。

    朱由榔坐在椅子上,伏案批示奏章,皇后王芷则挺着肚子,在另一旁缝缝补补。

    是的,年前,皇后王芷又怀孕了,如今已经有三个月了。

    朱由榔每天大概要批两三百封奏章,但其实并不费多大事,其中一半以上,都是常例报告,只需要写个“阅”、“准”就行。

    剩下的一半,需要处理的,内阁也已经写好了处理意见,确认无误,照准就行,偶尔有几封意见不同的,也会定期找宰相过来议事再决定。

    同样,内阁的“票拟”不止一份,如果几位宰执意见相同也就算了,如果不同,票拟就会有两三份。

    身为天子,更多的是下决断。

    故而虽说一天要批两三百份,但实际上也就是两个时辰的工作量。

    朱由榔边看奏章,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皇后聊着。

    “宫里冬日的薪碳补贴都弄好了吗?花了不少钱吧?”

    王芷缝着手中玄色大氅,道

    “也没多少银子,现在宫里内侍、女官、宫女,还有御医、御厨、侍卫加一块,也不到两千人,先后买了十五万斤石炭,够烧过冬天了,主要是几个地龙比较耗碳。”

    “每人给了二两的补贴,算是压岁钱吧。”

    “内帑里,还有两百多万吧,年末海务公司又押来了四十万两利润。”

    朱由榔若有所思的微微颔首,而后眼神凝视在手中的奏章上。

    “二百万两啊......”

    随后对着门外喊道

    “来人!”

    一名执勤女官入内

    “陛下有何吩咐?”

    “召财部尚书张同敞觐见!”

第62章 银行筹备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