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1章 李氏朝鲜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此番海军并未全军出动,除了在福建、广东留下部分战舰,以防范荷兰人外,还有部分战船留在江淮前线,但主力战船都拉了出来。

    虽说一共不到两百艘船,只占海军舰船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但这两百艘,都是军中精华所在。

    其中十二艘甲板战船,都是当初郑芝龙好不容易,从荷兰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等国手里捞来的珍贵货色。

    也是海军载炮量最多的十二艘战船,每船载炮二十八门,在东亚地区,已经可以吊打大多数武装商船了。

    自光烈三年开始,兵工公司先后向海军调拨了火炮三百多门。

    郑成功根据载炮量不同,将全军战舰分为甲乙丙三级炮舰,甲级炮舰二十八门以上,就是这十二艘夹板船。

    除此外,还有二十六艘大福船,载炮二十门,为乙等船,还有三十艘丙级船,载炮十四门。仟仟??d

    其余小福船、沙船、哨船等等辅助战船,载炮就比较零星了。

    满清在张存仁的江南水师全军覆没后,就基本没有水面力量了,可能只有山东沿海,有几艘福船而已。

    而且他们恐怕也很难料想到,明军居然能远道数千里,跨过东海,直抵辽东、朝鲜。

    其实明军并非第一个执行这一战略的。

    早在当年唐初之时,英国公李绩灭高句丽,采取的就是水陆并进,先从海上登陆,拿下高句丽南面的百济,而后与陆军前后夹击。

    只不过那时候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还不发达,战船只能从山东半岛出发。

    而现在,舰队却可以直接从江南沿海开拔,通过近月的航行,抵达朝鲜半岛西侧。

    朝鲜王国,京畿道,汉城府

    此时朝鲜在位的,是历史上被称为朝鲜孝宗的李?B,这位仁兄命运挺曲折的,少时就被后金俘虏,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对着皇太极三跪九叩,从此将这奇耻大辱铭记于心。

    而后又在满清当了五年质子,直到1645年,也就是朱由榔登基的那年,才被放了回去,说起来,也算是和朱由榔同病相怜的苦命人了。

    明初时期,随着朱元璋驱除鞑虏,蒙古势力被驱赶到了漠北草原,原本被蒙古灭亡的高丽,由重臣崔莹把持后,可能没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,想借此准备与明开战,并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。

    历史从来没有新鲜事

    李成桂以江水泛滥渡江困难、粮食不足为由,再次要求高丽王撤军,后来就是非常经典的“陈桥兵变”、“黄袍加身”。

    李氏王朝建立以后,素来对大明毕恭毕敬,双方的关系也十分融洽,先后参与过和明军一起,对女真和倭寇的战争,最著名的就是万历抗倭援朝战争。

    从文化和政治氛围上而言,由于明朝自永乐后定都北京,和朝鲜的距离比和江南的还近,所以朝鲜受明朝影响极大。(这一点从当代朝鲜的服饰文化上就可以看出,所谓“衣冠文物悉同中??保?毡就滩⒊?手?埃??拾氲旱墓俜轿淖侄际呛鹤郑?两窈??松矸葜ず竺妫?挂?缸⒁桓龊鹤中彰?#

    故而终明一朝,朝鲜堪称大明的小迷弟,不仅在文化上备受熏陶,在政治上也走得最近。

    但万历以后,情况急转直下,尤其是皇太极先后两次远征朝鲜,史称“丙子胡乱”、“丁丑胡乱”。

    从胡乱这个称呼上,就可以看出朝鲜人对满清的态度了。

    当时,朝鲜向满清称臣的一个重要条件,就是保留衣冠制度,不剃发易服。

    说朝鲜心向大明,还真不是假的。

    当初后金第一次出征朝鲜,清军统帅阿敏,一直打到平壤城下,当时的平壤驻军统帅见清军势大,居然弃城逃跑,金军轻松拿下平壤城。

    朝鲜国王在听到后金军攻陷平壤的消息后,弃城而逃,跑到江华岛,后来派人谴使求和,第一次签订了中立条约,承若不再支持明朝。

    结果条约签订以后,前脚后金军刚走,后脚朝鲜又和辽东明军联系上了,继续给予明军策应支持。

    当初毛文龙所在的皮岛,就是朝鲜的地盘,同时朝鲜也一直就近给予粮草辎重资助。

    景福宫内,刚刚三十岁的国王李?B却是满脸愁绪,头上白发都已不少。

    自从满清丢失了江南,变成了高位截瘫病人,钱粮供给大幅减少

    尤其是多尔衮还要训练新军,还要督造火器,更是加大了对于朝鲜、蒙古的剥削力度。

    身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,也是长叹一声

第71章 李氏朝鲜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