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2章 拔剑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这两年朱由榔并没有闲着。

    首先是度田、币制改革、部门拆分重组所带来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必须解决。

    各个新建部门之间需要时间磨合

    还有各地的府县政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。

    直到光烈六年,在整个江南地区光复三年以后,大明朝廷终于重新恢复了对江南地区在财政、行政上的全部控制。

    光烈五年,全国财政收入是折合银币三千一百万元,粮食两千万石,除去各种消耗外,还余留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再加上光烈六年秋收以后的积累,这三年以来,大明积攒的家底,已经足够打一场大仗了。

    比如北伐。

    朱由榔又向枢密使李过询问的军队整编的概况。

    按照事前李定国《平戎策》中的规划,整个明军,在陆军上,编制为,光复前、中、左军各八个师,后军七个师,右军最少,只编有四个师。

    再加上骑军三个师一万五千骑,以及海军舰队和铁人军。

    合计约四十五万人,其中骑兵五万,海军四万。

    这个规模意味着,每年光军饷,就超过七百万元。

    火炮编制下发到师,全军共有野炮一千三百余门。

    火铳装备率达五成,约有二十余万支。

    每个师编有三个热冷兵器混编的步兵营,一个缩小版的炮兵营(三十八到四十二门炮),和一个一千骑左右的骑兵营。

    而骑兵师则编有三个骑兵营,每营一千六百骑,合计五千骑。

    李过表示,全军的扩充和整编计划已经基本完成,随时可以推上前线。

    接着就是兵部的工作。

    此时的兵部尚书名叫严起恒,是当初崇祯年间的广州知府,算是第一批和瞿式耜一起拥立朱由榔的两广官僚,从龙老臣。

    光烈朝后,先后担任户部、兵部侍郎,年前提拔为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此时的兵部权力已然大不如前,大多数职权都被枢密院、都督府分割,但手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——预备役建设。

    已经五十岁的严起恒身体一直不是很好,所以才被调离了工作繁重的户部,而主持较为清闲些的兵部工作,不过今年以来,兵部的工作量也不算小。

    自光烈三年以降,朝廷在各个省份的民兵建设迅速扩充,规模已经接近千万级别,当然,主要是轮训,而且每年只训一个半月,持续三年。

    但即使只是这样,也为光复军提供了足够的优质兵源,等前线部队需要时,无需临时征召壮丁,直接将接受完轮训的民兵整建制补充进去即可。

    严起恒表态,眼下接受过两年以上轮训的民兵预备士卒,已经超过八十万,足够补充前线兵力缺口。

    而财部张同敞方面,除了预算特批的战时财政外,还能通过银行,发行国债和战争贷款八百万元。

    此时的大明皇家银行,已经吸纳了超过四千万元的存款,同时还承担发放、回收国债的业务。

    于是乎,整场战争所能动用的总预算,已经超过三千万元。

    其中三百万元已经花出去了,分发给各个民间企业,尤其是纺织业工厂,因为战争一旦爆发,很可能会持续到冬季,枢密院要求,每个士兵至少要备齐两套冬装,届时支前的民夫也需要大量冬装。仟仟??d

    户部靠着这笔拨款,向浙直地区的大量官营、私营被服纺织企业,订购冬装一百六十万套。

    此举大大的刺激了民间纺织业的发展和扩大。

    这一点朱由榔是乐见其成的,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扩充的战争,是纯消耗的,那没什么意义。

    同样的还有如民夫支前所需的木制小车,铁制工具等等,都是订单。

    都督府和枢密院通过锦衣卫的情报估计,整场战争会在六个月到两年之间结束,需要动用全部明军和五十万民夫支前,以及二十万预备役民兵待命。

    总人数高达一百一十万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空前的战争。

    中国历史上,上一次动用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,还是永乐年间。

    光烈六年九月十四

    南京紫禁城,谨身殿

    大朝会正在进行,数百文武在大殿两侧依次排开,往南数百步,新的奉天殿已经开始建造。

    年初,向来吝啬的朱由榔终于从内帑里拿出了二十四万元,重建奉天殿,预计在光烈七年年中能够完工。

    大臣们都能体会得出,这是一种象征,大概等奉天殿完工,并重新使用之时,北伐就已经功成了。

第82章 拔剑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