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章 破局(下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虽然同为母亲河,但相较于河道稳定,流域气候变迁缓慢的长江而言,黄河更像是一个“后妈”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,黄河先后改道二十六次,决口一千五百多次,几乎对于每个朝代而言,黄河治理都是头等重要的课题。

    在后世的许多社会学和史学研究中,中国之所以能够形成有别于世界主流的君主专制式封建政体,很大程度上,就源于出于治理黄河和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需要。

    否则,如果是以西欧那种松散的邦国式政治,很难完成治理黄河这种全国性工程。

    而其中最为代表性和严重的事情,莫过于宋金之际的夺淮入海。

    其实黄河河道,在北宋之前都还算稳定,但北宋后,宋廷统治者由于害怕北方的辽国军队从黄河南渡,于是多次人为的将黄河改道,花费无数人力财力不说,还导致山东北部百姓苦不堪言。

    1128年,南宋建炎年间,金兵南下,长驱直入,宋高宗赵构一意南逃,金军如入无人之境,时任东京留守的杜充,害怕与金军正面交锋,下令开决黄河大堤,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,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。

    杜充决河非但没有阻止金国东路军,还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,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。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,近千万人无家可归,沦为难民。(这操作是不是很眼熟)

    于是乎,原本在多次人为改道下,河道本就不稳定的黄河,从此向南偏移千里,从泗州入海。

    金朝时期,又一次水患决口,黄河继续南偏,自淮河入海。

    从此之后,一直到1855年,黄河都是自淮河出海口入海。

    这导致最严重的后果,就是从此之后,从黄河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,都变成了水患频发的受难之地,导致整个淮北、鲁南地区,形成了“大雨大灾、小雨小灾、无雨旱灾”的惨痛局面。仟仟??d

    而现在,这里却要变成明清双方争夺的关键战场。

    李定国、王夫之抵达河淮前线后,迅速与正在淮安的张名振、张煌言汇合。

    此战虽然是以左军、后军并用,但主要以李定国为主帅,张名振为副。

    这也倒正常,毕竟李定国现在是当朝唯一的王爵。

    其实关于李定国封异姓王这事,也只有刚开始时,有部分文官议论,后来也没人说啥了。

    说到底,宋代以后,所谓“异姓王”根本不值几个钱,除了封号上高级点,就没啥用了,又不能像人家汉朝、晋朝时,来个开府建衙之类。

    当年北宋时,太监童贯还是异姓王呢,满清异姓王一大堆,有屁用。

    自军山湖以后,朱由榔的威望已经无需害怕任何军中将帅,再加上自光烈二年以来,军中前后改制数次,兵权分割,没有权力,就算给你一个副皇帝,又能如何?

    到了光烈六年,原教导师学员毕业了三届,兵学苑毕业了两届,先后输入军中的青年军官数量,已经占此时全军基层军官总数的一半。

    朱由榔不害怕李定国、李过,就像朱元璋不会害怕徐达、常遇春一样,甚至朱由榔还更从容些,毕竟他比老朱当年打天下时,可年轻多了。

    作为领导者,如果沦落到需要玩弄权术手段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地位,那就是最大的失败。

    而且,朱由榔本来也不是什么“冷血政治动物”,对于与他出生入死,甚至救驾御前的李定国等人,还是颇有感情的,两年前,李定国女儿出生,就被朱由榔订了娃娃亲。

    四位领导商议后,李定国定下主要方略。

    首先是必须拿下凤阳,这既有军事意义,也有政治意义,毕竟天子刚刚拒绝的和谈条件中,最重要的就是凤阳。

    虽然这对于朱由榔本人而言没啥,但下面的文武官员,还是视之为耻的。

    君忧臣辱,君辱臣死

    自从《皇明忠烈传》在民间火起来后,李定国的形象,在江浙地区,基本上就和岳飞重合,被尊称为“李武威”。

    说起来,两人在性格上也的确有许多共同点。

    夺下凤阳同时,淮安一线明军在海军战船的配合下,延黄河向北,朝宿迁、邳州,直抵徐州,和凤阳方面北上大军会师。

    双方都不约而同地,将徐州作为会战战场。

第2章 破局(下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