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7章 故地重游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光复中军和光复前军,于二月初,在大洪山余脉,重新取得直接联系。

    此时光复中军主力正屯兵于宜城之外,而高一功主力则在枣阳城东的白水河旁驻营。

    两军对襄阳坚城,形成了钳形战略态势,步步压迫。

    襄阳古城约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,三面环水,一面靠山,易守难攻。

    但凡中国历史上,进入南北对峙之时,襄阳都是南北政权最为重视的战略要地,于是乎,经过三国、南朝、唐宋,一直到万历年间的反复修缮加强。

    此时的襄阳城,说是固若金汤,毫不为过。

    全城周长超过十五里,全部由青砖条石砌成,墙矮者三丈,高者四丈,虽然比之南京城墙略有不如,但也比一般府县要强得多,相比于高度,其城墙厚度更加骇人,城墙内侧设有马道,可以走马,内宽在二十米以上。

    而更麻烦的,倒不是城墙,而是襄阳护城河。

    最宽处约250米,平均宽度180米,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,比一般的中小河流都要宽、深。

    而且襄阳并非是一座孤城,而是一整个防御体系。

    所谓“襄樊之地”,襄阳和樊城向来是并称的,就是因为两城互为犄角,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而且襄阳周围水路密布,还能通过河运解决后勤补给问题,不怕长期围城。

    当年南宋之时,蒙元兴兵二十万,前后围攻六年,方得全功。

    李过率部抵达前线之时,中军和前军已经在赵印选和高一功指挥下,对宜城、枣阳发动猛攻。

    这两处是襄阳的第一道门户。

    李过抵达枣阳城外明军大营后,第一件事,就是检点数百精骑,跟着自己,绕过白水,带着望远镜,跑到距离襄阳二三十里外的高处,勘察敌情。

    光复南京后,在军事上所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,明军重新获得了大量存档的官方府县地理资料,这对北伐有不小帮助。

    毕竟军事指挥,最重要的就是地理信息的掌握。

    不过没有亲眼见过,还是不行,而李过仔细确认之后,心中却是更加沉重。

    虽然明军是由南向北进攻,故而相较于当初蒙元由北向南攻取襄阳,难度稍稍降低了一些。

    可所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繁琐复杂。

    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至少明军的兵力十分充足。

    中军、前军各八个师,超过十七万人,这样的兵力放在任何一个战场,都是决定性的战略兵团,占了明军总兵力三分之一以上。

    济尔哈朗都不需要能对明军造成多大伤亡,只要能够牵制住中路军,不让李过

    仟????d能够北上中原,与文安之会师,那就是力挽天倾的头等功劳。

    所以才会这般龟缩城防,不轻易出城野战,就是为了消磨时间。

    探查了数日,而后回营汇总,李过认为,攻取襄阳,其实关键不在城内,而是城外。

    主要是南面的鹿门山,和北面的樊城,这两个要点必须拔出,否则纵是大军围城,对方也能通过此二地侧击腹背,让明军无法专心攻城。

    故而枣阳方向的光复前军,在击破枣阳防线以后,却是不能直接参与围攻襄阳的战役,而是必须先拔出襄水北岸,隔河相望的樊城。

    同样的,光复中军方面,也要先拿下南边的鹿门山。

    这让襄阳守军更加游刃有余,可以层层布防阻击明军。

    好在,承天府战役之后,明军新式重炮的威力得到了检验,对于攻坚克难,增添了一柄利器。

    相比于东路战场上,胆大妄为的岳乐、图海等年轻将领,济尔哈朗明显要稳重得多。

    他先是驱逐了襄阳城中大量妇孺,当然,其实这时候的襄阳城,也没多少人口了。

    崇祯年间,军阀左良玉为了裹挟增添军力,用武力相挟,强迫襄阳全城百姓从军,无论老弱,以至于左良玉手中“兵力”一度高达八十万。

第27章 故地重游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