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5章 定谋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徐州战场,以黄河为界,分为南北两块区域

    但明中期以后,徐州城周围,黄河并非只有一条支流。

    由于夺淮入海后,黄河的流向实在是不稳定,故而在徐州北面,黄河干脆被一分为三,除了主流,以外,还有两道支流,称为浊河、秦沟。

    这是嘉靖年间,黄河决口的结果,淮北之地沦为一片泽国,对百姓生产生活破坏不小,好在万历年间,治河名臣,也是张居正改革的干将之一,潘季驯,以“筑堤束水,以水攻沙”,归束黄河中下游,让徐州和漕运沿岸的水文状况大为改观。

    此时的秦沟、浊河虽然还有,但已经只剩下一个河床了,等清初以后,就彻底消失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两河之间水患频发,却是很少有百姓居住,以至于至今,朝廷在这里,连一个巡检司都没有设立,更别说县城了,方圆百里大的地界,竟是空荡荡。

    但战事一起,这片遗留的河床平原地带,却成了两军争执的关键。

    盖因此处刚好卡在徐州和沛县,两个清兵集团之间。

    至于把守这片河床平原的关口,便是夹在微山湖水域与黄河之间的镜山。

    所以,当明军有所动作的消息一传来,图海就马上率军挺进镜山,加强防御。

    东路战场,清军主要战力分为三个部分,正红旗、镶白旗,和五镇新军。

    其中镶白旗由于是被明军全歼后重建,历时不过三年,战力比起其余八旗要弱,且有在宿州战役中被重创,眼下只剩万余残兵,被光复后军围堵在磐石山上。

    而五镇新军,虽然在宿州战役,也损失了一些,但主力未损,更重要的是,这些汉营新军补充起来没有八旗那么麻烦,只是武器难弄。

    正红旗倒是实力不俗,虽然不如上三旗,但在八旗之中,却是属于下五旗之首,是当年代善的老班底。

    甚至在兵力上,还要比作为上三旗的镶黄旗略多一些,至顺治初年,已经有了七十个佐领,超过一万七千人。

    其中满洲佐领大概占六成,万人左右。

    同样被分成了两部分,主力一万一千余,在瓦克达手中,位于黄河南岸的徐州城,图海于黄河北岸,手中辖制六千。

    但新军配属却是反过来,三镇在北,两镇在南

    除此之外,便是作为附庸的绿营兵马,合计十万出头的样子,四万在北,六万在南。

    于是乎,在光复后军被岳乐用自己性命牵制之后,此时徐州战场上的兵力对比,大概是李定国光复左军九万人马,对清军两部合计十八万有余。

    自东征以后,明军还真好久没打过这样的逆风仗了。

    在知道自身兵力处于完全劣势情况下,但凡合格的将帅,都会选择谨慎,乃至绝不分兵,以避免原本就微弱的兵力被对方切割歼灭。

    但李定国却并没有这样做。

    明军一经发动,就直接分成三股

    全军骑兵主力直接脱离主力,绕行镜山前,吕梁山后的镇口闸。

    步兵主力则一分为二,四个师,携带炮兵主力向吕梁山发动总攻,另四个师则在吕梁山方面清军被吸引住的前提下,从其侧边,黄河之畔突进。

    如果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,看李定国这番操作,那无疑就是两个字——狂妄。

    太狂妄了,明军三股力量,没有一股兵力超过五万,其中那支突入镇口闸的骑兵,不过九千骑而已。

    要知道,此时清军中,仅图海所领的骑兵,就有一万五千骑左右。

    瓦克达手里,更是有两万多骑兵。

    而这九千骑,就是光复左军的全部家底了

    就这般派出来,不怕折损被人诱歼吗

    镇口闸距离镜山清军主力,不过二十里而已!

    图海和瓦克达心中,亦是惊疑不定,但再想不通,总归是要应对的。

    图海当即派出三千蒙古骑兵,和六千新军马营,向镇口闸围堵。

第55章 定谋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