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4章 喀喇沁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朱由榔站在徐州城墙之上,心中慨然万千。

    淮河,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,明军渡过徐州,也就意味着,北伐即将进入尾声

    可以说,仗打到这个地步,该啃的硬骨头都已经啃完了,接下来摆在明军面前的,便是一马平川的坦途了。

    山东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兵,别说明军,连榆园军都能破县袭府,光复左军、后军主力抵达后,前线几乎以每天二三十里的速度,往前推进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由于黄河夺淮入海,这时候的山东境内,可没有什么天险可以依仗,最多十日之内,明军先锋,就能兵临济南府。

    “朕真是有些恍惚啊......”

    朱由榔看着远处涛涛南下的黄河,对身侧的王夫之感叹道。

    已经三十出头,为人父母了的他,留着数寸短须,看起来倒是比起当年少了几分英武,而多了几分成熟端重。

    自隆武二年,于仓皇西逃之际,折返肇庆,立志抗清以来。

    已近八年

    一开始,朱由榔是真的没有想过,自己真的会有成功的一天,那时候的南明小朝廷,兵不过数万,残卒败将之军,面对汹汹南下,席卷天下的清军铁蹄,最大的可能就是做南宋君臣第二。

    八年砥砺,付出不知多少牺牲,卧薪尝胆,相忍为国,终于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候。

    后军都督张名振在拿下徐州后,就连忙带主力继续北上,只留下了都督长史张煌言在徐州,打理后勤。

    圣驾北移,自然没有比徐州这个淮北重镇更适合落脚的地方了。

    陪同的张煌言亦是感叹

    “犹记得隆武二年,博洛乘虚突破钱塘江,绍兴、杭州、义乌、金华等城相继失守,乐安郡王、楚亲王、晋平郡王在金华殉国。”

    “那时候,臣只觉得犹如天塌了一般,惶惶不可终日,直到陛下在桂北大捷消息传来,几乎不可自持,泣涕出声。”

    “自古开创基业者众,而能中兴社稷者寥寥。”

    “前有晋室风景不殊之悲,后有南宋还我河山之叹,千古以来,陛下可彪炳于春秋矣!”

    身后诸多随行官员,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拍皇帝马屁的良机,纷纷跟着恭贺。

    而朱由榔却是站在城墙之上,望着滚滚黄河,听闻耳边依稀的涛声,口中楠楠问道

    “玄著啊,你是博学多才的,不知这光武中兴之后,汉室延绵了多少年社稷?”

    张煌言一时哑然,才迟疑回答

    “后汉享祚百九十五年,传八世、十四帝。”

    “近两百年啊......也算很不错了。”

    朱由榔收回远眺的目光和散发的思绪,看着身后张煌言、王夫之均是一脸不知如何的惶然,便笑道

    “二位都是大才子,此情此景,竟然没有诗作吗?还有各位卿家,前方捷报频传,既是恭贺,可不能如此三言两语就糊弄过去了吧?”

    文官们最喜欢的,莫过于在天子面前卖弄自己肚子里的笔墨,听闻此言,众人这才纷纷活跃了起来。

    最终,张煌言所作的一首被众人点评为最佳

    “大河如练绕南垂,古树平沙天堑奇。

    六代山川愁锁钥,十年父老见旌旗。

    阵寒虎落黄云净,帆映虹梁赤日移。

    夹岸壶浆相笑语,将毋?泻笤雇跏Γ

    其余众人也纷纷和诗相佐,最后众人又看向朱由榔,却见天子亲自提笔,在纸上留下一首七律,却是刚好和张煌言的诗文风相称,可内容却毫无庆贺之色,反倒是有一股悲戚决死的情感。

    “揶揄一息尚图存,吞炭吞毡可共论?

    复望臣靡兴夏祀,祗凭帝眷答商孙。

    衣冠犹带云霞色,旌旆仍留日月痕。

    赢得孤臣同硕果,也留正气在乾坤。”

    张煌言和王夫之等人,看到这首诗都愣住了,从文中情感上体会,分明宛如是一位即将上刑场的大明忠臣遗书才对。

    朱由榔慨叹

    “这是朕偶尔所得,一位昔日隆武年间殉国的忠烈所作,其人辗转于江淮,坚持抗清,最终被虏所杀,死前遗留此诗,只可惜性命已不可考,倒是与玄著是本家。”

第74章 喀喇沁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