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9章 孔氏旧闻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孔尚乾是原崇祯朝首辅孔贞运之子。

    要说,有明一代,对于孔子后人待遇十分优渥,衍圣公一系,世享荣华富贵,自宋代起,运势比特么几代皇家还长,自不必提。

    当初靖康之难,衣冠南渡,孔氏发生过一次分裂,北宗,也就是选择留在曲阜的一支,自然是坚持老传统,修表降金。而所谓南宗,则是指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,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,南渡至浙江衢州,重建孔庙。

    大明开国以后,衍圣公的名头又回到了北宗手中,但南宗也并未被冷落,孝宗弘治年间,南宗重开祭祀,正德年间,又加授南宗当家人为翰林院五经博士。

    崇祯年间,作为南宗嫡系的孔贞运还出任了首辅。

    比起北宗,也许是由于待遇并没有那么好,又没有爵位继承,故而南宗显得更正常些,与江南许多士族差不多,读书科举,正经入仕为官,在地方上开堂讲学,四百年间,倒是出过不少进士。

    相较之下,北宗的行事作风,就实在不堪了。

    仅大明三百年间,曲阜孔府干得龌龊事,就罄竹难书。

    早在景泰年间,孔府就因为继承人撕逼闹上金銮殿,成化五年,衍圣公孔弘绪“非法用刑、奸淫乐妇四十余人、勒杀无辜者四人”。

    所谓“七十二代家奴,二十五朝贰臣”,以至于当年老蒋在山东即将沦陷之前,第一件事,就是要先把当时的曲阜孔子嫡系给强带回重庆,生怕这些“诗礼传家”的败类闹出什么“迎天皇画像入府”的幺蛾子(人家有前科的,1908年德国人占领山东,孔府就把德皇威廉二世画像迎进府)。

    朱由榔的意思也很简单,当初朱元璋北伐时,时任衍圣公趁机倒戈,得以延续爵位,但这回,朱由榔却是不想再理会这种“蛀虫”了。

    孔府于山东一带的危害,不比一个藩王小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    起码藩王如果闹大了,是会被除爵的,而孔府自恃千年传承,和宋代以来,儒家意识形态的保护,却是能好几次脱身。

    不过这次,朱由榔想对孔府下手,理由却是充分得多,归根到底,朱元璋当初是造反,白手起家,他自己在南京时候,还以“大元吴王”自居呢,乃至于后面修《元史》,朱元璋是承认元朝合法性的,不太好说孔家的不是。

    可朱由榔不一样,他是中兴啊,从头到尾,明廷都没有承认过满清政权的合法性,直至今日,都还以“清虏”、“建虏”代指,尤其前两任皇帝都死在了清军手里,更是不死不休,你孔府降了清,还受封满清的“太子太傅”,这不是投降、通敌是什么?

    浙江布政使司,督学署衙门

    自从光烈三年礼部设立督学司,负责管理各地皇家小学堂、中学堂建设后,各个省都先后建立了督学署,负责分管。

    每署设立一位督学总办,一位佥事,而孔尚乾,便是浙江督学佥事

    他坐在这个位置,还是十分恰当的,孔尚乾本人学识上不如其父,只是举人功名,虽然在浙江这种科举大省,能考中举人已经相当厉害了,但平常人等,想要干到这般六品大员,还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好在,南宗不同于北边曲阜,在浙江周边还是颇有家声的,尤其以办私塾、书院闻名,孔尚乾之前在衢州就经办有不少书院,担此职责,倒也恰如其分。

    不过正当孔尚乾准备去杭州,找知府顾炎武商议开办杭州中学堂的事时,就收到了一份圣旨。

    孔尚乾倒不是没见过圣旨,之前他爹作为首辅,还是经常收诏的,但他本人接旨,还是第一回,心中十分忐忑,不知天子是何缘故找到自己。

    而圣旨中的内容也很简单

    要求孔尚乾先放下手中工作,随刑部、大理寺的几名官员北上山东。

    孔尚乾心中惶恐,他倒也不是傻子,心中大概有些明白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,紧张之余,亦有两分暗喜。

    后人均以为山东曲阜为大宗,南边的衢州孔氏为小宗。

    其实不然。

    当初带着孔子牌位南下的,恰恰是嫡长子,而留在北边的,才是旁支。

    只是由于金、元直至明清、民国的历代加封,明初之际,南宗主动放弃爵位而已。

第79章 孔氏旧闻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