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5章 飞鸟尽,良弓藏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范文程的计策,其实也不难理解。

    当年韩信受刘邦委派,在楚汉相争之时,出镇河北,在解决了一众河北诸侯之后,成为了除刘、项以外的第三大势力。

    于是乎,麾下谋士蒯通,便劝说韩信自立,理由也十分充足,所谓“飞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”,如今刘邦与项羽势均力敌,正是用武之时,所以才要借重你韩信。

    可若是项羽被灭了以后呢?你韩信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?

    故而他劝韩信不要急于南下,帮刘邦对付项羽,而是退守河北、山东,隔岸观火,坐观成败,等其双方两败俱伤之后,再出来收拾残局。

    届时刘邦就不得不允许韩信于山东、河北之地自立。

    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韩信虽然没有听信蒯通建议,但却也有了一二分心思,并且还借机向刘邦讨要“假齐王”的头衔,这在当时是十分僭越的行为了。

    而刘邦不仅没有拒绝,反而满口答应,至于后来的事情,大家都知道了。

    范文程的意思,就是要以蒯通旧事,来离间李定国、朱由榔。

    故而,第一策布展疑兵,无需迟滞明军太久,只需让李定国兵锋有所迟钝,紧接着便以此离间。

    首先,无论李定国如何回复,对于后方的朱由榔而言,都会蒙上一层疑虑,李定国大军突然停下,又和清军有言语交流,任凭哪个皇帝不会起心思?

    要知道,如今李定国可是明廷的“大都督府同知”,是仅次于朱由榔一人之下的最高军事统帅。

    地位权势,可比当年的岳飞在南宋强多了!

    就算朱由榔圣明天纵,胸襟博大,丝毫不计较,李定国也能不计较吗?

    韩信前车之鉴,难道是假的吗?

    这就像一条横亘于君臣之间的猜疑链,天子无法确定将帅的忠诚能够维持多久,将帅也无法肯定皇帝的信任能够延续多长。

    而满清所需要的,也不是非得让李定国像当年蒯通建议的那样,自立割据,这样的事情李定国也办不到。

    但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,那就是学李成梁。

    为何李成梁能稳坐辽东数十年,保全自家富贵?归根到底四个字“养寇自重”。

    既然飞鸟尽、良弓藏,那就别把鸟都射下来啊!

    满清又不需要你李定国叛变,只需要稍稍松一松,让清廷能够趁机安全撤到关外,届时,有关外清廷这个巨大边患在,朱由榔就不得不继续重视你李定国的作用,就不得不继续借重于你。

    也不耽搁你光复北京的功劳,只需要这稍稍迟缓几日间的功夫,便可一举两得,何乐不为?

    甚至范文程连台阶都给李定国准备好了!

    那就是所谓“疑兵”,若事后有人以此抨击李定国养寇自重,他大可以以此为理由,表示当时以为清军在天津、霸州尚有“军力”,自己不知道那是疑兵,所以误判暂缓行军。

    自古大军作战,首重一个稳字,如此理由,谁又能说个不对呢?

    想通其中首尾后,所有人都觉得此计可行。

    因为这都不能称之为阴谋,而是阳谋了。

    就算李定国知道,这是满清用以脱身的法子,就算事后朱由榔也明白,所谓疑兵,只是李定国的托词,又能怎么样?

    你李定国敢赌自己不会步韩信后尘吗?当年徐达能继续稳坐北平,不就是因为北元尚在吗?你是要做韩信,还是徐达?

    而朱由榔同样不可能因为一个合情合理的暂缓行军,就对功劳赫赫的李定国下手,难道当年万历君臣都是傻子,不知道李成梁是在养蛊吗?问题就是知道了你也没法子啊,养寇自重,关键就在于寇还在,你就不得不让人家“自重”。

    此计直指人心,更何况,在旁人看来,李定国和顺西旧部,本就出自“叛逆”,说毫无二心,谁又能完全相信呢?

    而宁完我的补充,则更是狠绝。

    其人的意思很简单,不是就要阻拦明军,延迟对方北进吗?

    此时明军中路军尚未全部北上,黄河以北的河南部分地区,尚在图海、豪格余部手中。

    那干脆,一不做二不休,决了黄河大堤!

    要知道,此时黄河夺淮入海后,若是从河南决堤,大水将直接冲击到下游此时明军的后勤中枢——徐州。

第85章 飞鸟尽,良弓藏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