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生明帝,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9章 围城(上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闪舞小说]https://m.35xiaoshuo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朱之锡只是躬身一礼,并不再言语

    对于他而言,图海的确是有简拔知遇之恩。

    朱之锡并非原先明朝遗留官员或是士子,恰恰相反,其人出身商贾之家,在大明制度里,一开始就算绝了仕途。

    在清军入关之后,为了在北方各省迅速巩固统治,故而在顺治三年于关内首开科举之时,大大放宽了标准,商贾、吏员出身子弟,也多能参与。

    再加上此时北方人口疏离,朱之锡因而得中进士,选庶吉士。

    但即使如此,也不过于翰林编修章典而已,顺治四年,外放山东,为知县,正是因为遇到了当时被调往山东的图海,才得以青云直上。

    年不满三十,却是一路从正七品,干到巡抚级别的高官。

    故而,其人对于图海,还是相当尊重的,毕竟在这个时代,简拔知遇之恩,是仅次于君臣、父子之义的存在

    图海同样年轻,也正是因为如此,当初才会欣赏同样年轻有为的朱之锡,加以提拔任用。

    不禁慨叹

    “是矣,究根到底,孟九你也是汉人,而我毕竟是满人......”

    闻言朱之锡却是缓缓摇头

    “此与满汉无干。”

    “纵使今日抚台为明廷大员,而河对面汹汹而来的是满洲、蒙古,下官一样会如此作为。”

    图海哑然

    朱之锡躬身附手,若非身侧甲兵森然,浑若道德君子一般,平静言道

    “下官自幼随父祖经商游历,所思所睹,盘剥地方,贪腐行墨,上者纵情犬马,下者鱼肉乡里,难道又是满人吗?”

    言及此处,却是移目看向南面,正在动乱火光之中的清军大营,再往南,便是黄河大堤。

    “下官自幼,以云庄先生(张养浩)为榜样,方知兴亡所苦,俱皆百姓尔,明也好,清也罢,所谓忠贞义节,于百姓何干?自崇祯以来,打着平乱旗号,在中原肆意横行,淫掠鱼肉地方的明兵难道就少吗?若今日,在此决堤的是明军,下官照样会赌上性命阻止!”

    图海明白了,对于朱之锡这样的人而言,什么明清、满汉,都不重要,毕竟作为经历过天启、崇祯年间,又出身低下的士子而言,所谓“大明朝”到底是个什么腌?样子,他已经领会过了。

    清廷能安稳地方,治理河防,他就投清,明廷愿意整顿农桑,恢复经济,他就投明,所谓“百姓吃饱,便是天下”。

    若是一般人,说这种堂皇大话,未免有些作态,但朱之锡为官清廉,甚至有些苛刻古板,无论但当何职,均是任劳任怨。历史上,这位死后,被雍正亲自追封的“淮黄诸河龙王”,年仅四十,就累死在任上,黄淮之侧数十县百姓,香火不断,还真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。

    图海无言良久,只是索然道

    “我自幼熟读经史,此生自诩愿为良相,今日方知,别说和历朝那些个名相相提并论,就在眼前,亦不如卿远矣!”

    随后诚恳对朱之锡请求道

    “孟九知我,家中数代,俱受皇恩,是不可能投明的,看在昔日情分上,便请全我之心吧。”

    朱之锡正色打理身上袍服,向图海再次深深一礼

    “下官愧对抚台了。”

    图海笑道

    “孟九胸怀黎庶,悯悲黔首,又勤恳精干,日后当为一代名臣。”

    随后便对一旁军士道

    “请借刀”

    在朱之锡示意之下,那军士只得递出

    周围十数人,长矛步弓,图海就算想干啥,也不太可能。

    随后这位年仅二十出头,历史上文武双全的清初名臣,在十数名严阵以待的军士监视之下,走出帐门。

    “我主在北,不可面南而死!”

    随后面北饮刃

    朱之锡在其身后,再次躬身相礼,吩咐道

第89章 围城(上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